查看原文
其他

企业快急疯!95后毕业生“慢就业”,你属于哪一种?

2017-12-11 青春湖北


我们以为找工作的画风是这样的


然而,随着第一批95后毕业生

登上求职舞台

画风变成了这样的……


调查发现,相比80后、90后毕业生,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,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“慢就业”现象。你怎么看?

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,95后却不着急找工作了?


12月6日,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,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,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。



目前,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。相比80后、90后毕业生,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,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“慢择业”现象。


学生保持观望,企业快急疯了…


与前几年招聘会上学生挤破头投简历、着急定下工作相比,95后大学生表现大都很淡定。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握有录用通知,但并不着急签约。


对于一些毕业生的观望心态,现场一家企业感受颇深——这场招聘会是他们走访的第四所高校,秋冬招聘马上结束,但招聘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一。


慢就业的毕业生原来都在做这些

根据数据报告,选择“慢就业”的最主要原因是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”;其次是“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,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”;再次是“准备自己创业”“要考研”“想做自由职业者”等原因也位居前列。

很多毕业生选择多种多样的“待定”和“慢就业”方式


等待型

做直播当代购享受“慢就业”过程


今年6月毕业的小张目前在几家APP直播平台做主播。小张说,因为这些年自己的努力,所以即使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,每个月的收入,也要比其他刚刚就业的同学要高出一些。因此,小张对于毕业就业并不着急,反而非常享受慢就业的环境。


优越型

家里条件不错不需着急找工作


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小齐透露,自己本身学习并不是特别好,一直以在准备考研为由,瞒着家里在成都租房子住,缺钱花时就伸手向家里要。“其实工作的事情我根本不着急,以后就回家跟着父亲做生意。”小齐透露。


追梦型

背起行囊说走就走见见世面再就业


小赖在毕业后没有首选工作,而是从四川搭车去西藏旅行,做了半年多的驴友。小赖说:“参加工作后,就很少有假期了,即使有假期也不会太久,如果那样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,所以我用一年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梦想,然后将生活回归正轨。”


歇业型

毕业后脱产三年终于考上公务员


大学毕业前,小吴曾有过一边在媒体实习一边备战公务员考试的经历。在得到家人的支持下,她继续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,终于在第三年考上某地的乡镇公务员。


“慢就业”≠“啃老”“颓废”,折射多样化就业心态


“慢就业”正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。社会发展、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,部分家庭的父母选择不给孩子施加就业压力。这给“慢就业”提供了土壤。

浙江理工大学讲师闫肃说,年轻人之所以给社会造成“慢就业”的印象,是因为很多在老一辈人眼里算不上“正式”的工作,事实上却为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新渠道开淘宝店铺、做代购、当主播……这些工作能够让一些学生自食其力,但是给人造成的主观印象就是学生没有就业。


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魏奇认为,“慢就业”表达了现在年轻人更加理性选择职业、渴望全面了解社会的意愿。“年轻一代毕业生中的不少人已经不再把毕业挣钱作为自己的‘终极目标’,他们的眼光更加长远,选择利用毕业后的几个月到一年广泛地接触社会。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规划都更加清晰。”


谨防“慢择业”变“懒就业”!专家:需尽快进入规划状态


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也表示,“慢就业”不宜时间过长。未经选择地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,可能为自己的简历带来“反效果”。


调查显示,在慢择业中,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就业或者进行更好的人生规划,但也有毕业生并非理性。


在应届生求职网所做的调查中,选择慢择业人群,有超过60%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职业规划,但并不清晰近20%的受访者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,且非常迷茫;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,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仅有20%



有关专家提醒学生,慢择业过程中,需要尽快进入规划状态


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,不理性的慢择业可能发展成为懒就业、怕就业,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95后学生而言,自身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分析,高校也需要加强引导,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。


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沈若萌表示:

高校要搭建职业发展辅导的支持体系,包括课程职业的辅导、职场职业的教练计划等等。让学生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生涯阶段都对自己想干什么,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有一个相应专业的支持和精细化的辅导。


团团说
 

“慢就业”反映出当下毕业生们新的择业观。试图摆脱“毕业即就业”的模式,更多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。但无论“慢与快”,只有依靠自身努力,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在实践和创造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,才能成功的法则始终存在。



留言回复,团团一直都在

    

来源:中国青年报、央视新闻、广州日报APP、界面、经济参考报

本期编辑 |毛   莹

本期审核 |代恒业


往期精彩内容:

青吟 | 谢谢你,愿意做我的孩子

一个日本人“扬言”抵制中国货,结果...

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

自从当了妈,美妆都哭花!

高中生“早恋”公开拥抱被开除!

男朋友不肯在房产证上加我名字

湖北“新高考”2018年有五大变化!

长大了是什么样子?

母亲的滴血呼唤!

你说“归期未定,有召必回!”

[青春湖北] 投稿邮箱:youthhubei@163.com  

欢迎转发点赞,转载务必标明来源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